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政务动态 > 乡镇动态

2025

06/03

18:28

来源:
疏附零距离

字体:【

访问量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疏附县:“小蛋鸡”成就富民“大产业”

来源:疏附零距离 发布日期:2025-06-03 18:28 浏览次数: 字体:【

晨光透过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格勒迪尔郎村养鸡场棚顶,一排排银灰色养殖笼架整齐延展。海兰褐蛋鸡轻啄自动投喂器的饲料,红褐羽毛在光影中泛着光泽。新产的鸡蛋顺着传送带缓缓滑动,工作人员穿梭其间,专注查看食槽与鸡群,一派井然有序的现代养殖景象。

01破局传统 转型致富

格勒迪尔郎村曾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,村民长期采用散养模式,鸡群规模小、品种混杂,喂食、捡蛋全靠人力,不仅效率低下,鸡蛋产量也少,难以卖出好价钱。为打破增收困局,村“两委”联合国家税务总局疏附县税务局驻村工作队通过深入市场调研,发现海兰褐蛋鸡产蛋量大、生长速度快、环境适应性强,是规模化养殖的理想选择,由此敲定转型方向。

工作人员在鸡舍投喂饲料。

2020年3月,在乡党委支持下,村“两委”与工作队争取到350万元项目资金,建成2060平方米现代化养鸡场,并引入喀什辰宇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00余万元,用于购置先进设备和优质鸡苗。从此,村里告别“小户散养”的旧模式,依托标准化养殖走上致富快车道。

02科技赋能 鸡业兴农

规模化养殖离不开技术支撑。起初,村民对科学养殖一知半解,担心鸡苗生病、产蛋率低。为解决这一难题,村“两委”和工作队邀请县家禽养殖技术员,定期到养鸡场手把手传授饲料调配、棚舍消毒、疫病防控等技术,还分享科学养殖的经验诀窍。在技术员的悉心指导下,蛋鸡成活率从过去的不稳定跃升至98%,养殖收益显著提高。

技术人员在鸡舍检查鸡蛋质量

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,养鸡场越办越红火。目前,养殖场内蛋鸡存栏2.14万只,每天可产1.95万枚鸡蛋,主要销往喀什市及周边乡镇,年销售额超200万元。此外,养殖场还吸纳8名村民就业,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万元,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们尝到了规模化养殖的甜头。村民肉孜·麦麦提笑着说:“在这里上班特别省心,喂食、捡蛋都是自动化操作,每月还能稳稳拿到3500元工资,日子越过越有盼头!”

规模化养鸡的成功,让村“两委”看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。为带动更多村民参与,村里组织15名村干部和养殖能手前往喀什市大型养鸡场“取经”,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。同时,村里计划培育一批优质养殖户,推动传统散养模式向规模化、科学化养殖转型,助力更多村民端稳“致富饭碗”。

03携手破局 共筑“鸡”遇

村民库尔班江·热伊木曾在家养鸡,一心想规模化却苦于缺技术、没门道。村“两委”和工作队主动帮扶,不仅帮他规划棚圈改造、对接设备采购,还邀请乡畜禽技术员全程指导。不到一年,他的鸡群从20多只发展到2000多只,年收入翻番达6万元,成了村里的养殖“排头兵”。

工作人员对鸡蛋进行打包分装。

看到库尔班江赚了钱,村民们既羡慕又顾虑,担心亏本不敢跟风。村“两委”和工作队鼓励他牵头成立疏附县兴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,推行“统一繁育、分散养殖、统一销售”模式。从鸡苗供应、技术培训到保底收购,合作社全程兜底。如今,已有150余户村民加入,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左右,抱团发展让大伙吃上了“定心丸”。

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,鸡蛋滞销成了新挑战。村“两委”和工作队提前调研市场需求,主动带领养殖户对接周边县市的农贸市场、超市和餐饮企业,签订长期供销协议。如今,养殖户无需再为销路发愁,真正实现“养得好、卖得出、收益高”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“下一步,我们将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,以产业升级为核心,持续扩大海兰褐蛋鸡养殖规模,加快推进场地扩建与设备智能化改造,通过提升养殖科技水平与自动化效能,全力打造现代化养殖示范基地,将海兰褐蛋鸡养殖培育成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”格勒迪尔郎村第一书记、工作队长薛金莲信心满满地说。


作者:

关联稿件:

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】